酒桌文化在社交场景中颇为常见,但对部分人而言,饮酒却伴随着难以忍受的腹痛。这种 “一喝就痛” 的情况并非偶然,而是身体对酒精刺激的异常反应,背后可能隐藏着消化系统损伤、代谢异常等多重问题,需及时警惕并排查原因。


从生理机制来看,酒精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是腹痛的首要诱因。酒精进入人体后,会迅速刺激胃黏膜,导致胃壁血管收缩、黏膜缺血受损,进而引发胃黏膜糜烂或炎症。此时,胃部会出现痉挛性收缩,表现为上腹部隐痛、胀痛,尤其在空腹饮酒时,胃内无食物缓冲,酒精直接接触黏膜,疼痛会更明显。若本身患有慢性胃炎、胃溃疡,酒精还会加重溃疡面损伤,甚至诱发胃出血,疼痛往往呈烧灼样或持续性钝痛,伴随反酸、恶心等症状。


除了胃部损伤,酒精对肠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酒精会加速肠道蠕动,打乱正常的消化节奏,尤其对肠道敏感人群,可能引发肠道痉挛,导致下腹部阵发性疼痛,常伴随腹泻。此外,酒精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降低肠道免疫力,诱发肠炎,使腹痛反复发作,且疼痛程度会随饮酒量增加而加剧。
肝胆系统疾病也是饮酒后腹痛的重要原因。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,长期或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受损,引发酒精性肝炎、脂肪肝等问题。当肝脏出现炎症时,肝包膜受牵拉,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,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背部。而胆囊作为储存胆汁的器官,酒精会刺激胆囊收缩,若存在胆囊炎、胆结石,收缩过程中结石可能阻塞胆管,引发剧烈绞痛,疼痛多集中在右上腹,伴随发热、黄疸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

胰腺疾病则是饮酒后腹痛中风险较高的情况。酒精会促进胰液分泌,若胰管排泄不畅,胰液会在胰腺内积聚,激活消化酶,引发急性胰腺炎。这种腹痛通常极为剧烈,呈持续性刀割样,集中在上腹部,可向腰背部放射,伴随恶心、呕吐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,需及时前往医院诊治。
若出现一喝酒就腹痛的情况,首先应减少饮酒量或避免饮酒,给消化系统足够的休息时间;其次要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;若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不适,如呕血、黑便、发热等,需及时就医,通过胃镜、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,针对性治疗。毕竟,身体的不适信号不容忽视,及时干预才能避免小问题发展为大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