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多多健康

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,真能敞开吃吗?

2025-09-26
在健康饮食观念日益普及的当下,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逐渐成为超市货架上的 “宠儿”。很多人认为,只要选择了这类食品,就可以摆脱 “控盐” 的束缚,甚至敞开肚皮吃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答案恐怕要让不少人失望 ——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并非 “无盐”,盲目过量食用,依然会给健康埋下隐患。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 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的定义。根据我国《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,“低盐” 食品要求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钠含量≤120 毫克,“减盐” 则通常指食品钠含量比同类普通产品降低 25% 以上。这意味着,这类食品只是 “相对少盐”,而非 “完全无盐”。比如一款标注 “低盐” 的酱油,每 100 毫升钠含量可能从普通酱油的 6000 毫克降至 1200 毫克,但如果因为 “低盐” 就大量使用,一餐摄入 20 毫升,依然会摄入 240 毫克钠,累积起来依然会占用每日控盐额度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 2000 毫克(约等于 5 克食盐),若敞开吃 “低盐” 食品,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个上限。
其次,不少 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为了弥补减盐后口感的缺失,会额外添加糖、油脂或增味剂。比如低盐饼干,为了保持酥脆口感和风味,可能会增加糖分和黄油的用量;低盐酱料则可能通过添加大量蔗糖、麦芽糖浆来调和味道。过量摄入这些成分,会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—— 糖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肥胖、血糖升高,油脂超标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曾有研究显示,部分 “低盐” 零食的热量比普通零食高出 10%-15%,若因 “低盐” 标签而大量食用,反而可能陷入 “控盐却增糖增脂” 的误区。
再者,健康的饮食核心在于 “整体平衡”,而非单一依赖某类食品。即使是 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,也需要纳入每日饮食总量的考量。比如有人早餐吃低盐面包、午餐喝低盐汤、晚餐用低盐酱油炒菜,看似每样都 “低盐”,但叠加起来的钠摄入量依然可能超标。更重要的是,日常饮食中除了预包装食品,天然食物(如蔬菜、肉类)本身也含有钠,烹饪时若不控制其他调料的用量,仅靠 “低盐” 食品无法实现真正的 “控盐”。
那么,该如何正确对待 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呢?首先,学会看营养成分表,关注每 100 克 / 毫升食品的钠含量,而非仅凭 “减盐” 标签判断;其次,控制食用量,将其视为 “辅助控盐” 的手段,而非 “无限制食用” 的理由;最后,搭配清淡的烹饪方式,如蒸、煮、凉拌,减少酱油、蚝油、味精等调料的使用,从整体上降低钠的摄入。
总之,“减盐”“低盐” 食品是健康饮食的好帮手,但绝非 “免罪金牌”。只有理性看待、科学食用,将其融入均衡的饮食结构中,才能真正发挥其健康价值,避免陷入 “越吃越不健康” 的误区。

最新文章

绘本里的小世界:亲子阅读的温暖力量

育儿

 

阅读13738

深夜的摇篮曲:新手父母的睡眠修行记

育儿

 

阅读16774

自然分娩:回归生命本真的科学选择

女性

 

阅读13461

产房里的生命礼赞:一位妈妈的自然分娩手记

女性

 

阅读13769

别再被“腹泻减肥”欺骗!越拉越胖的真相在这里

减肥

 

阅读12164

冀ICP备20014711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