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多多健康

秋分养生:滋阴润燥,调和阴阳

2025-09-24
秋分时节,昼夜均分、寒暑平衡,自然界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人体也随之进入 “阴阳转换” 的关键阶段。此时气候干燥多风,昼夜温差拉大,若养护不当,易出现口干舌燥、皮肤瘙痒、咳嗽少痰等 “秋燥” 症状,还可能因阴阳失衡引发疲劳乏力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。因此,秋分养生需紧扣 “滋阴润燥、调和阴阳” 核心,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四方面科学调理。
饮食调理:滋阴润燥为首要
秋分饮食需遵循 “减辛增酸” 原则,减少生姜、辣椒等辛辣食物摄入,避免加重燥气;多吃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子等滋阴润燥食材,可将梨蒸熟后搭配冰糖食用,既能缓解咽喉干痛,又能避免生冷伤脾。同时,可适当食用山药、南瓜、枸杞等平补食材,山药煮粥、南瓜蒸食既能健脾益胃,又能平衡阴阳,避免过度滋补引发内热。此外,需保证每日饮水 1500-2000 毫升,以温开水或菊花茶、麦冬茶为宜,助力缓解秋燥。
起居作息:顺应阴阳调作息
秋分后阳气收敛,应调整作息为 “早睡早起”,每晚 10 点半前入睡,帮助阳气潜藏;早晨 6-7 点起床,顺应阴气渐退、阳气初升的规律,避免熬夜耗伤阴液,也防止晚起阻碍阳气生发。昼夜温差大时,需注意 “秋冻” 适度,早晚添衣护好腹部、背部和脚部,腹部受凉易伤脾胃,背部受凉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,脚部保暖则能避免寒气入侵影响阴阳平衡。
运动养生:温和运动调气血
秋分运动需避免剧烈出汗,以防阳气过度耗散,可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慢跑等温和运动,每次 30-40 分钟,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宜。运动时间建议选在上午 9-10 点或下午 4-5 点,此时气温适宜,既能促进气血运行,又能帮助调节阴阳。运动后需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因出汗加重燥气。
情志调节:收敛心神防秋愁
秋分后万物逐渐凋零,易让人产生 “秋愁” 情绪,过度忧思会耗伤阴液、扰乱阴阳。可通过登高赏秋、品茗读书、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舒缓心情,也可尝试深呼吸、冥想等放松训练,帮助收敛心神。中医认为 “肺主秋,悲忧伤肺”,保持乐观心态能保护肺脏功能,减少秋燥对身体的影响,助力维持阴阳平衡。
秋分养生是顺应季节变化的健康管理,需将 “滋阴润燥、调和阴阳” 融入日常生活细节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的协同调理,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转换,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

最新文章

绘本里的小世界:亲子阅读的温暖力量

育儿

 

阅读13222

深夜的摇篮曲:新手父母的睡眠修行记

育儿

 

阅读12108

自然分娩:回归生命本真的科学选择

女性

 

阅读10897

产房里的生命礼赞:一位妈妈的自然分娩手记

女性

 

阅读17163

别再被“腹泻减肥”欺骗!越拉越胖的真相在这里

减肥

 

阅读11826

冀ICP备20014711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