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多多健康

糖尿病≠血糖升高!别被表象迷惑,读懂这些才是关键

2025-09-23
“体检发现血糖高,是不是就得了糖尿病?”“只要把血糖降下来,糖尿病就好了吧?” 生活中,很多人把 “血糖升高” 和 “糖尿病” 画上等号,甚至认为只要控制好血糖数值,就能高枕无忧。但事实上,糖尿病远不止 “血糖高” 这么简单,它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引发的代谢性疾病,血糖升高只是外在表现,若只盯着数值控制,很可能忽视背后的健康风险,延误综合管理时机。
首先要明确:血糖升高≠糖尿病。人体血糖本就处于动态波动中,偶尔一次吃太多甜食、熬夜、情绪激动,甚至感冒发烧,都可能导致血糖暂时性升高,这种情况并非糖尿病。医学上诊断糖尿病,需要结合空腹血糖、餐后 2 小时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 —— 比如空腹血糖≥7.0mmol/L、餐后 2 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,且非同日检测两次均达标,或糖化血红蛋白≥6.5%,才能确诊糖尿病。更重要的是,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 “胰岛素功能异常”:要么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,无法有效降低血糖;要么是身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(即胰岛素抵抗),即便有胰岛素,也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。血糖升高只是这种功能异常的 “结果”,而非疾病本身。
若只把糖尿病等同于 “血糖高”,很容易陷入 “只降血糖,忽视并发症” 的误区。长期血糖控制不佳,高血糖会像 “隐形杀手” 一样,损伤全身血管和器官:对眼睛,会引发视网膜病变,严重时导致失明;对肾脏,会造成肾小球硬化,引发肾功能衰竭;对神经,会导致手脚麻木、疼痛,甚至出现糖尿病足;对心血管,会增加心梗、中风的风险。临床上,很多糖尿病患者虽能通过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,但因忽视血压、血脂管理,或未改善不良生活习惯,仍难逃并发症的困扰。这也说明,糖尿病的管理需要 “多维度防控”,而非单一控制血糖数值。
科学应对糖尿病,要从 “关注数值” 转向 “综合管理”。饮食上,不能只盯着 “控糖”,还要注意均衡营养 —— 比如选择低升糖指数(GI)的杂粮、蔬菜,搭配优质蛋白(如鱼肉、鸡蛋、豆制品),既能稳定血糖,又能避免营养不良;运动方面,每周坚持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太极拳等,能改善胰岛素抵抗,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;监测上,除了定期测空腹和餐后血糖,还要每 3-6 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,它能反映近 2-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,比单次血糖更有参考价值。
此外,糖尿病患者还需关注血压、血脂等指标,因为高血压、高血脂会加速血管损伤,加重糖尿病并发症。同时,保持规律作息、避免吸烟饮酒、控制体重,这些看似与 “降血糖” 无关的习惯,却是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环节。
总之,糖尿病不是简单的 “血糖升高”,而是需要长期管理的代谢性疾病。只有跳出 “只看血糖数值” 的认知误区,从改善胰岛素功能、防控并发症、调整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,才能真正控制病情,守护身体健康,避免因忽视深层问题而付出沉重代价。

最新文章

绘本里的小世界:亲子阅读的温暖力量

育儿

 

阅读13531

深夜的摇篮曲:新手父母的睡眠修行记

育儿

 

阅读15973

自然分娩:回归生命本真的科学选择

女性

 

阅读16579

产房里的生命礼赞:一位妈妈的自然分娩手记

女性

 

阅读18973

别再被“腹泻减肥”欺骗!越拉越胖的真相在这里

减肥

 

阅读14945

冀ICP备20014711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