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遭遇霉菌感染,瘙痒、异味等不适不仅影响准妈妈的生活质量,还可能让她们担心胎儿健康。其实,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,及时干预、规范护理,就能有效控制感染,保障母婴安全,无需过度焦虑。
及时就医、规范用药是核心。孕期用药需格外谨慎,切勿因担心药物影响而自行购买洗液或药膏涂抹,也不能因症状暂时缓解就擅自停药。出现疑似霉菌感染的症状(如白带呈豆腐渣样、外阴瘙痒红肿)后,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妇产科就诊,通过白带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。医生会根据孕期阶段(如孕早期、孕中晚期)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,常用的局部用药如克霉唑栓剂、硝酸咪康唑栓剂等,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,安全性较高,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。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,按时按量使用,即使症状消失也要完成整个疗程,避免感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。
做好外阴护理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是关键。日常护理时,需避免 “过度清洁” 的误区:无需使用妇科洗液冲洗阴道内部,只需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,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菌群平衡,加重感染;清洗时应遵循 “由前向后” 的顺序,避免将肛门附近的细菌带到阴道口;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,或用吹风机低温吹干,保持外阴干燥,减少霉菌滋生环境。同时,选择宽松、透气的纯棉内裤,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,内裤需每天更换,换下后用开水烫洗(水温 60℃以上可杀灭霉菌),并在阳光下晾晒,避免阴干。
调整生活习惯、增强免疫力是基础。饮食上,需减少高糖、高油食物的摄入,过多糖分可能导致血糖升高,间接促进霉菌繁殖,可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、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牛奶、瘦肉),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作息方面,要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,长期熬夜会降低免疫力,增加感染反复的可能。此外,孕期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,如散步、孕妇瑜伽等,既能促进血液循环,又能增强免疫力,帮助身体对抗霉菌。
关注伴侣护理、避免交叉感染不可忽视。霉菌感染可能通过性生活交叉传播,若准妈妈感染霉菌,伴侣也需同时进行检查,若存在感染需共同治疗,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,直至双方均确认痊愈。即使伴侣无明显症状,也建议在准妈妈治疗期间注意个人卫生,勤换内裤、清洗外阴,避免再次感染。
孕期不同阶段的特殊注意事项。孕早期(前 3 个月)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,用药需更加谨慎,医生通常会优先考虑局部护理,若感染严重必须用药,会选择风险最低的药物和剂量;孕中晚期胎儿相对稳定,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局部用药。此外,若孕期霉菌感染反复复发,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等基础问题,从根源上控制感染诱因。
孕期霉菌感染并非 “洪水猛兽”,只要准妈妈们保持冷静,遵循 “及时就医、规范用药、科学护理” 的原则,就能顺利应对,安心度过孕期。若治疗期间出现症状加重、腹痛、出血等异常情况,需立即复诊,确保母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