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厕所时发现内裤有血迹,是不是宝宝有危险?” 孕期出血是不少准妈妈会遇到的紧急情况,往往让人瞬间慌了神。其实,孕期出血并非都意味着 “不好的结果”,不同孕周的出血,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原因,分清情况才能更从容应对。
一、孕早期出血(孕 12 周前):常见原因多,未必是 “流产信号”
孕早期是出血相对高发的阶段,约 20%-30% 的准妈妈会经历少量出血,常见原因主要有三类:
- 着床出血:怀孕 6-12 天左右,胚胎在子宫内膜着床时,可能会导致少量毛细血管破裂,出现淡粉色或褐色分泌物,量通常比月经量少,持续 1-3 天,一般无腹痛,这是正常生理现象,无需特殊处理。
- 先兆流产:若出血伴随轻微腹痛、腰酸,血液颜色鲜红或暗红,可能是先兆流产的信号。此时胚胎多未排出,通过休息、保胎治疗(如补充孕酮),大部分准妈妈仍能继续妊娠。但如果出血增多、腹痛加剧,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,需及时就医。
- 宫外孕:这是孕早期出血最危险的情况之一。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(如输卵管),随着胚胎增大,着床部位会破裂出血,常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,伴随突发的单侧下腹痛,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、休克。一旦怀疑宫外孕,必须立即就医,否则会危及生命。
此外,孕早期出血还可能与宫颈问题有关,比如宫颈炎、宫颈息肉,这类出血通常与胚胎无关,多为接触性出血(如性生活后),需通过妇科检查明确。
二、孕中期出血(孕 13-27 周):警惕胎盘异常与宫颈问题
孕中期相对稳定,但仍有出血可能,常见原因集中在胎盘和宫颈:
- 胎盘前置状态:孕中期胎盘位置较低,覆盖宫颈口或靠近宫颈口,称为 “胎盘前置状态”。随着子宫增大,胎盘可能与子宫壁剥离,导致无痛性阴道出血,颜色鲜红,量可多可少。若出血量少,通过卧床休息、避免剧烈活动,胎盘可能随子宫增大上移;若出血量大,需住院观察,预防贫血和感染。
- 宫颈机能不全:部分准妈妈宫颈先天发育不良或有宫颈手术史,孕中期宫颈口会提前扩张,导致少量出血,常伴随腰酸、腹部下坠感。若未及时干预,可能引发中期流产,需通过宫颈环扎术加固宫颈。
- 绒毛膜下血肿:子宫内绒毛膜与子宫壁之间形成血肿,也会导致阴道出血,可能伴随轻微腹痛。小血肿可通过休息自行吸收,大血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,预防感染和流产。
三、孕晚期出血(孕 28 周后):胎盘问题与临产信号需分清
孕晚期出血需重点关注胎盘和分娩相关情况:
- 前置胎盘:孕 28 周后胎盘仍覆盖宫颈口,称为 “前置胎盘”,是孕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,表现为无痛性反复出血,量多时可能导致胎儿缺氧、母体休克,需提前住院,根据情况选择剖宫产。
- 胎盘早剥:胎儿娩出前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,会导致阴道出血,伴随剧烈腹痛、子宫硬如板状,严重时会导致胎儿窒息、母体凝血功能障碍。这种情况多与高血压、腹部外伤有关,需立即终止妊娠,抢救母婴生命。
- 见红:若孕晚期出现少量褐色或粉色分泌物,伴随不规律宫缩,可能是 “见红”,是临产的先兆,通常在 24-48 小时内会发动宫缩,无需过度紧张,可准备好待产包,适时前往医院。
无论哪个孕周,孕期出血都不能掉以轻心。若出血量少、无腹痛,可先卧床休息,观察症状变化;若出血量大、伴随腹痛、头晕、胎动异常,必须立即就医,通过 B 超、血 HCG、孕酮等检查明确原因,避免延误治疗。记住,及时干预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