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多多健康

重症中暑会致命,千万不要大意

2025-07-25
在酷热的夏季,高温天气如同无形的杀手,而重症中暑就是其中最凶险的存在。它绝非普通的 “热得难受”,而是能在短时间内摧毁人体机能,甚至夺走生命。据统计,重症中暑的死亡率可高达 20% – 70%,一旦延误救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了解重症中暑的真相,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,是高温季节里每个人的必修课。

什么是重症中暑?

重症中暑是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,热量在体内急剧蓄积而引发的严重急症。它并非独立的疾病,而是中暑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的总称,包括热射病、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,其中热射病最为凶险,堪称 “高温第一杀手”。
热射病的核心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 40℃ ,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。此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彻底失控,像失去温控的机器一样持续升温,大脑、心脏、肝脏、肾脏等重要器官会因高温而迅速受损,短则几小时,长则一两天,就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。
热痉挛则多发生在剧烈运动后,由于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(如钠、钾)流失,引发肌肉突然、剧烈的抽搐,常见于小腿、腹部和手臂肌肉,通常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,但如不及时处理,可能进展为更严重的情况。
热衰竭是身体在高温下过度失水失盐后的 “崩溃信号”,表现为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极度乏力、皮肤湿冷、血压下降等,此时体温可能轻度升高,若不及时干预,会快速发展为热射病。

哪些情况容易引发重症中暑?

重症中暑的发生,往往是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高温(气温超过 35℃)、高湿(相对湿度超过 60%) 的环境中,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的效率会大幅下降,热量极易在体内堆积。比如夏季的密闭车间、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、长时间暴晒的户外场地,都是高危区域。
从个体来看,以下人群尤其需要警惕:
  •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人:如户外劳动者、运动员、军训的学生等,他们在高温下持续活动,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。
  • 体质较弱的人群: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退化,婴幼儿的体温调节机制尚未成熟,他们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远低于健康成年人。
  •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: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,以及肥胖者,身体的代谢和调节能力较差,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冲击。
  • 服用特定药物的人:某些抗组胺药、利尿剂、降压药等,可能影响身体的出汗功能或水分代谢,增加中暑风险。

重症中暑有哪些致命信号?

识别重症中暑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,这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。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:
  • 体温异常升高:体温超过 38.5℃,且服用退烧药后无明显下降,尤其是伴随皮肤灼热、干燥(热射病患者可能不出汗)。
  • 神经系统症状:头痛剧烈、头晕目眩、意识模糊、反应迟钝、烦躁不安,甚至出现抽搐、昏迷。
  • 全身状况恶化:恶心呕吐、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血压下降、少尿或无尿,这些都表明身体器官已受到严重影响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热射病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大量出汗的典型表现,反而因汗腺功能衰竭而皮肤干燥,这种 “无汗” 的高温状态更具迷惑性,也更危险。

遇到重症中暑如何急救?

重症中暑的急救黄金时间极短,每延迟一分钟,器官损伤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分。记住 “快速降温、及时送医” 这八个字,具体步骤如下:
  1.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: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、通风的地方,最好是有空调的室内,让其平卧休息。
  1. 快速物理降温:这是抢救的关键。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、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;用风扇对着患者吹风,加速散热;若条件允许,可将患者浸泡在 27℃ – 30℃的温水中(避免冰水,以免血管收缩影响散热),持续监测体温,直到降至 38.5℃以下。
  1.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可让其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,少量多次,每次不超过 100 毫升,避免大量饮水引发呕吐。若患者昏迷,切勿强行喂水,以免发生窒息。
  1.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:在进行急救的同时,立即拨打 120,告知医生患者的症状和所处环境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。在等待过程中,要持续观察患者的体温、呼吸和意识状态,一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
如何预防重症中暑?

重症中暑虽然凶险,但完全可以预防。在高温天气里,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:
  •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:尽量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这个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如需外出,要做好防晒措施,穿宽松、透气的浅色衣物,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涂抹防晒霜。
  •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每天饮水量应在 2000 毫升以上,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。高温作业人员每小时饮水不宜超过 500 毫升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
  • 保持环境通风:在室内时,要打开门窗或开启空调、风扇,保持空气流通,降低室内温度。对于老年人、婴幼儿等不便移动的人群,要定时检查其状态,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。
  • 注意饮食和休息:饮食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补充维生素和水分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,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应对高温。
  • 关注高危人群:家人要多关心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,帮助他们做好防暑措施,定期测量体温,一旦出现不适,及时处理。
重症中暑的致命性不容小觑,它离我们并不遥远,可能发生在炎炎烈日下的工地,可能出现在闷热拥挤的车厢,也可能发生在疏于照顾的老人房间里。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,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急救知识,就能有效规避风险。记住,面对重症中暑,轻视就是拿生命开玩笑,千万不能大意!

最新文章

育儿

 

阅读10224

宝宝“发烧”后,家长首先应该先在家做些什么?

育儿

 

阅读16044

男性卫生与健康需求同样需要重视

男性

 

阅读11777

真正的养生不是吃多少补品,而在心念之净

女性

 

阅读13043

越减越肥?不科学减重大多会反弹

减肥

 

阅读14676

冀ICP备20014711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