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多多健康

焦虑会让我们与身体失联

2025-07-01

如果说情绪性进食是「嘴巴寂寞」的结果,瘦体素抵抗则会让我们永远感到饥饿。

1. 当你焦虑,瘦体素会变得迟钝

瘦体素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,它的主要作用是向大脑发送「能量足够,可以减少进食」的信号。

正常情况下,当我们摄入了足够热量,瘦体素就会升高,使食欲下降,进而停止进食,保持相对平衡的体重。

但在慢性焦虑或压力状态下,大脑对瘦体素的感知会变得迟钝,无法准确解读信号。这就是「瘦体素抵抗」。即便体内瘦体素水平很高,大脑也无法准确接收信号,于是持续感到饥饿。

试想你正开着车,注意到油表指数非常低,于是急切寻找加油站,企图尽快把油箱加满。但你不知道的是,油箱实际上是满的,问题出在油表。瘦体素抵抗就是如此:大脑以为脂肪用完了,其实储备充足。[1]

此外,炎症反应是造成瘦体素抵抗的主要机制。[3]

代表炎症反应程度的是人类体内 omega-6 与 omega-3 的比例,比例越高,意味着炎症反应越高。其中 omega-6 主要来自于玉米、谷物等种子,omega-3 则来自于蔬菜藻类以及食用藻类的深海鱼。

你下班点的外卖炸鸡,其中或许 70% 都来自玉米——玉米油、玉米面、玉米做成的谷物糠,甚至炸鸡本身,也是谷饲。

显然我们比过去摄入了更多 omega-6,但到底多了多少?

研究表明,石器时期人体内的比例数据约为 0.75,而现代人则达到了惊人的 53。[1] 这意味着,与祖辈相比,除了先进的技术与知识,我们拥有更稀疏的头发、更弯曲的颈椎,以及体内 70 倍的炎症风暴。

瘦体素抵抗状态下,大脑会不断促使你寻找更多食物,尤其是谷物构成的能量密集型食品,加剧炎症。而炎症又会反向促发瘦体素抵抗,令我们被卷入「虚假的饥饿」,越吃越多。

2. 虚假的饥饿感

焦虑不仅是一种情绪,它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慢性疼痛,在方方面面影响我们的生活,尤其是睡眠。长期焦虑的人,睡眠质量会更差,入睡困难、夜间易醒。

《Why We Sleep》一书中,神经科学家 Matthew Walker 指出「一个睡眠不足的身体会在大量的食物中哭着喊饿」。如果一个人每晚只睡 4~5 小时,他的食欲激素会大幅上升,而瘦体素则会显著下降。这意味着,睡眠不足也会让人难以感到饱足,而且更偏好甜甜圈、冰激凌等高热量食物。

而这种错位的感受,并不只在睡眠。许多处在慢性焦虑的人会觉得自己「动不起来」,原因并不是缺乏运动这么简单。焦虑会降低我们对身体的感知力,我们无法判断自己的身体,是过劳疲惫,需要睡眠,还是久坐僵硬,需要走一走。

运动本是我们与身体对话、恢复节律的方式,但当我们与身体的连接断裂,它就会变成一项痛苦的挑战。

饥饿感是虚假的,疲惫感也是混乱的,身体的需求模糊不清。

那么,所谓的「控制饮食」和「坚持运动」无异于拿着模糊的地区寻找出路。终点在那里,却摸不到方向。

最新文章

这些食物,真的回奶吗?

育儿

 

阅读18867

产后减肥该注意些什么?

育儿

 

阅读18490

两性关系的和谐,需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界限清晰的基础之上

男性

 

阅读12624

除了头孢类药物,服用这些药物后,也尽量别喝酒

男性

 

阅读13970

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应该如何去应对和合理表达情绪

女性

 

阅读15972

冀ICP备20014711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