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泻的症状是排便次数增明显多(成人每日≥3次),且粪便呈稀水样、糊状或含有未消化食物,可能伴随腹部绞痛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不适。
一、 典型症状
1.排便频率增加:成人每日排便超过3次,严重时可达十余次甚至更多。
2.粪便性状改变:稀水样便、糊状便、黏液便或血便、脂肪泻。
3.腹部不适:①阵发性绞痛(肠道痉挛引起,排便后可暂时缓解)②腹胀(因肠道产气增多或消化吸收障碍导致。)
二、伴随症状
1.消化道症状:①恶心、呕吐(常见于食物中毒、胃肠型感冒)。②食欲减退(因肠道功能紊乱或感染引起。)
2.全身症状:①发热(细菌或病毒感染常伴随体温升高(38℃以上)。②乏力、头晕(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导致)。
3.脱水表现:①轻度脱水–失水量占体重的2%-3%,患者可能会稍感口渴、尿量略减少;②中度脱水——失水量约为体重的3%-6%,口渴明显、尿量明显减少、皮肤弹性差、眼窝凹陷;③重度脱水——失水量占体重的6%以上,患者极度口渴,尿量极少甚至无尿,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
【腹泻的危害】
腹泻(拉肚子)的危害主要包括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营养不良、急性并发症等,长期或严重腹泻可能引发器官损伤或慢性疾病。
一、脱水:最常见且需警惕的短期危害
腹泻时大量水分通过肠道排出,导致口渴、尿量减少、皮肤干燥、乏力等脱水症状。婴幼儿、老人或体弱者脱水风险更高,严重时可引发血压下降、休克,需及时补液或就医。
二、电解质紊乱:影响器官功能的“隐形风险”
腹泻伴随钠、钾、钙等电解质流失,可能引发肌肉痉挛、心律失常、意识模糊等症状。低钾血症会导致乏力甚至呼吸困难,低钠血症可能引起脑水肿,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。
三、营养不良与免疫力下降
长期腹泻(超过2周)影响肠道吸收功能,导致体重下降、贫血、维生素缺乏等问题,尤其对儿童可能造成发育迟缓。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免疫力,增加感染风险,形成恶性循环。
四、急性并发症:可能危及生命
①感染性腹泻:细菌(如沙门氏菌)、病毒(如诺如病毒)或寄生虫引起的腹泻,可能引发败血症、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。
②肠道损伤:频繁腹泻可能造成肛周皮肤破损、黏膜出血,严重时诱发肠穿孔。
五、慢性疾病风险:长期腹泻的潜在影响
反复腹泻可能提示肠易激综合征、炎症性肠病(如克罗恩病)等慢性问题,长期炎症可能增加肠溃疡、肠梗阻甚至癌变风险。部分腹泻与糖尿病、甲亢等全身性疾病相关,需排查病因。
六、特殊人群的高危性
①婴幼儿:脱水进展快,易出现嗜睡、囟门凹陷,严重时导致脑损伤。
②孕妇:严重腹泻可能刺激宫缩,增加早产风险。
③老年人:基础疾病(如心脏病、肾病)可能因电解质紊乱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