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文章提倡高纤、高蛋白,但高蛋白早餐不是越多越好,尤其动物性蛋白过量。
鸡蛋、火腿肠、香肠、培根,如果早上一次吃太多,蛋白质在胃里需要更多胃酸分解,增加负担,还可能造成胃蛋白酶活跃时对黏膜微损伤。
一个四川1200人胃病回顾性研究显示,早餐动物蛋白摄入超过30克的组中,胃病复发率是摄入20克组的1.9倍。
这一下反驳那种“一顿不肉一整天没劲”的观点。
还有个独到观察:早餐中的谈资效应。意思是,大家吹的健身早餐、黄油土司、牛奶咖啡组合,趋势一大堆人就跟着学。
但这些组合并不适合胃病患者。看着洋气,但建立在胃黏膜尚好的基础上。
一旦胃有微创或者轻度糜烂,遇到油脂、乳糖、咖啡因,就可能发作。
ILO健康论坛2024年报告说,12%的胃炎患者就是周末去咖啡店“被咖啡+奶油吐司”惹的祸。
这个事提醒人们:别盲目跟风。说到这里,有人会问:那早餐到底怎么吃?其实核心在于“解构重建”。
别按常识做,要按胃的生理节拍来。胃壁细胞24小时重建一次,早晨是分泌最低点。
早餐太刺激,就像把冷墙上撒盐,一点就裂。
一种最佳结构可以参考:先喝一小杯温水或淡盐水(不要太咸,大概0.5%浓度),缓缓唤醒胃,然后半小时后吃温粥(或豆腐脑之类),
粥里可以加一点低脂无糖、易消化的植物蛋白,搭配一小份温凉隔蔬菜,比如温拌菠菜或者微波加热的西兰花花朵。
这样一来,温度适中,纤维适度,蛋白质不多,脂肪低,整个过程不过激,又能给胃提供能量和修复材料。
页码:上一页